研討會訊息

在地聯盟月會 時間:(二)19:30pm 地點:聯盟工作室

2016/05/12

20160506 市政總質詢


20160506   市政總質詢 - 吳宗憲、劉曾玉春、呂淑真、周玉琴

文/許仕勳(桃園在地盟志工)



如果說局處質詢是議員的小考,那麼市政總質詢就是期末考了,平常小考可以缺考,期末考可不行,尤其是會期最後一場,勢必得拿出看家本領好好表現一下。



市政總質詢與局處質詢最大的不同,就是內容包山包海,不再局限於單一局處的業務範圍,原本期待議員可以更上一層樓,提出更宏觀、更長遠、更重大的市政問題(例如桃園航空城、鐵路地下化、桃園市國土計畫或法制規範等)。但四位議員的質詢內容多以地方建設為主調,詢問各項建設進度,如里民集會所、體育園區、親子館等,或是要求減少違停取締、延長8公里免費公車、鬆綁農舍興建核可等。我們可以理解民意代表反映民意,地方政治來自地方,但在市政總質詢時仍以局處質詢的高度在爭取地方建設或小福小利,難免有點可惜也顯得格局不夠。

(以下依質詢順序排序,摘要各議員質詢要點,部分記錄市府回應)



l   吳宗憲

1.           觀音有一個蚊子游泳池,每年還要花一百多萬維護

2.           新坡國小老舊校舍翻新議題

3.           草漯都市計畫,機關用地、學校用地太多,1020年甚至30年都不可能開發,三十幾年前的規劃與現今不符合,都發局應該檢討

4.           最近欣榮焚化爐歲修,產生很多垃圾放到觀音區,造成地方臭味難聞、髒亂不堪,環保局為何沒有噴藥除蟲,保持環境整潔?

5.           綠色執政連牡蠣也變綠色的!?工廠沒有做好環保,破壞海岸線,包括觀音工業區汙水處理廠都有很大問題啊

6.           大潭電廠目前有6部機,未來還會有4部,是不是要犧牲觀音人的環境換全國的電?

7.           觀音有電廠,但每次颱風停電都是最晚恢復,應該要公告復電規劃,不要民代跑來跑去,也請台電在颱風天多找廠商能夠協助恢復電力

8.           1566號道路路口天橋生鏽且鮮少使用,萬一有地震或坍塌該找誰負責?目前規劃進入評估流程,封閉21天後無人異議就會進行拆除

9.           66號道路唯一遺憾就是有平面路段,發生很多車禍幾乎都是在平面路口,應該全段高架化接到西濱。

10.       升格之後很多鄉鎮市區剩餘經費,觀音區剩餘三億多,去年做了什麼建設?



吳議員是本會期在職議員中質詢率吊車尾,平常進行議會監督要看到吳議員出席還得憑運氣,本次總算在總質詢得以一窺吳議員質詢表現。雖然總體稱不上及格,但花費不少心力在環保議題仍屬難得。包括提到海岸綠牡蠣生態問題、觀音藻礁保育、台1566號道路交叉口長年的交通規劃缺失,都算是本次質詢中令人眼睛一亮的議題。不過或許是質詢次數不多,一次要準備40分鐘內容稍嫌吃力,在許多議題的陳述常常語句不連貫,前段一個主題還沒說完就轉到別的主題,之後又繞回來,在過程中難以將各個議題清楚區分,也會影響質詢問答。



l   劉曾玉春

1.          去年提撥200萬幫助中壢打官司取回中壢農會,編了預算不要只是宣示動作,12區農會盈餘有4億多元,聽說有66%回饋給農民,提供獎學金、精緻農業推廣等活動,中壢區農民卻無法享受福利,要積極要回中壢農會!

2.          聽到很多農民反映,一期休耕一期轉作的辦理,要分別到農會、農業局辦法,是否可以合併辦理,進行整合?

3.          環保局今年委外進行清潔隊員招考,筆試時雖然公平,但複試時扛沙包項目對男女不公平,甄選180位中只有8位女性,希望有婦女保障名額

4.          2016南區Ubike開始營運,但看不到一條自行車專用道,行人、自行車、汽機車一起爭道,安全嗎?而且Ubike沒有年齡限制,多以小朋友借用,出事了誰負責?市府有沒有考量到安全?建議爭取Ubike保險

5.          桃園、中壢監理站都隸屬於交通部新竹區管理所,桃園可否增設桃園監理站?交通局表示牽涉到中央監理法規,車輛管理屬於中央職權,增設有困難。

6.          都市市容電線高掛像蜘蛛網,為何56年都無法改善?電線地下化需與台電協調,台電也有自己的下地規劃,下地的同時也需要民眾同意,全市電纜地下化目前40%,要提高到60%預估還要幾百億預算。

7.          停車位一位難求,新明國小跟中原國小地下停車場使用率高,六和商圈有大量需求,是否能在新街國小設置地下停車場?

8.          國中剛剛招生完,私立國中一位難求阿怎麼回事!?

9.          桃園市移工與新移民非常多,移民署在桃園區有服務中心,工業區多在南區,是不是在南區也設一個移民署服務中心?



劉議員的質詢方式恰好與吳議員相反,在議題上花費較多時間鋪陳與敘述,對問題也能直接提出要求,讓質詢過程更具體,只是部分議題流於枝微末節,在時間分配上不符合比例,此點較為可惜。



l   呂淑真

1.          台中市施政滿意度名列六都第二名,原因就是推動公車10公里免費,希望在免費公車能夠加把勁。
目前市府將在桃園中壢主幹線試辦,推動電子票證,再逐步擴增。

2.          前幾天立院交通委員會來八德勘查,增設國道3號八德第二交流道,有可能嗎? 目前進入實質評估程序,市長認為可行但設計規範需要工程評估。

3.          桃園到內壢都市計畫有二三十年年沒有通盤檢討,在八德區的茄明里、茄苳里、永豐里、高城里、高明里、白鷺里,二三十年來都沒有開發。

4.          八德高城里公園設置,當初說要蓋集會所現在是怎樣?

5.          廣福路的埤塘非常乾淨漂亮,高城三街的埤塘為什麼就不能整頓一下呢?

6.          年底八德廣豐開幕,福德一路、和平路、和強路、義勇街都很狹小,如果沒有拓寬將進入交通黑暗期阿!市長會勘結果是兩側一邊為桃園,一邊為新北市,兩邊工務局各自取得土地後再協商工程施作。

7.          大湳水上樂園將可以是八德新地標,現在進行得如何?

8.          建國路與中正路口試辦立體3D行人道,鋪上止滑綠色撲面做得很不錯,你覺得呢?
在學校路口做應該效果很好,建議在學校施作。

9.          捷運綠線核定之後,期程規劃怎麼樣?

10.      13個區中八德最會淹水,瑞祥里懷德街國防大學分流工程做了沒?要多久?



呂議員在質詢過程中提出諸多八德地方問題,大大小小的議題十分詳盡,只不

過往往是拋出一兩問題後詢問市府官"現在如何?""現在怎麼樣?",大哉問的質詢方式讓現場成為市府的施政報告會。也許是政府資訊不夠公開,才讓議員需要到議場追問。但提問式的等待官員回答,再從中追問細節,不免讓人覺得事前準備不足,質詢深度不夠,僅是一場口頭報告會,失去了質詢互相辯駁的用意。



l   周玉琴

1.          未來的交通部長說不需要的建設不要做,記者問桃園鐵路地下化是否會繼續,市長對此有沒有什麼看法?

2.          楊梅體育園區究竟蓋不蓋?早在升格前就編列預算徵收土地,為何延到現在還沒聲響?希望加緊腳步,2018全運會時可以當競賽場地。

3.          舊的活動中心拆了一兩年,社團練習、運動都很不方便,

4.          去年在陽光國中小活動中承諾編列一億兩千七百萬興建活動中心,為何後來教育局審查時把面積砍半、經費縮水!?市長解釋經費是暫匡列,還要經過預算審查,依據實際需求作編列,學校目前量體足夠下不需這麼大。

5.          公車8公里免費為什麼不到楊梅?

6.          最近有里長接到公文說里戶數不到500戶會裁併,是這樣嗎? 係根據之前通過的分里原則,會有彈性,尊重里民意願。

7.          楊梅區辦公廳主體建築物已經60年,希望楊梅公所可以改建。

8.          楊梅第一、第二、大成公有零售市場等許多市場都很老舊,不要花4千多萬拉皮整建,做規劃整建比較好。

9.          台電與桃園農工簽訂產學合作計畫,3年合作案40名學生,為什麼要訂定報名資格?為何楊梅人不能?市長你要去爭取阿!

10.      桃園從台電或機場收取的回饋金、補助款,應該納入公庫一起做地方建設,像是楊梅員本里,飛機經過很吵也沒有回饋金

11.      楊梅瑞獅大橋才剛建好,常常有貨櫃車迴轉撞毀欄杆,建議在中央設置分隔島或設監視器,之後進行會勘。

12.      現在蓋農舍那麼難嗎? 現在申請建照程序不變,但在申請許可之前的證明比較難,以前管地不管人,現在管地也管人,要有農民身分或實際農耕,是申請難不是建照難。



周議員提出的內容多與楊梅市民福利或地方建設相關,過程中多次強硬向市長要求經費和福利。其實大家都能明白議員承受著選民期待和壓力,替選區爭取利益天經地義,但質詢過程中周議員面對市長的解釋和說明多無法再做辯駁,最後只好一味訴諸拜託,或以市民之福作為要脅,顯露出對於多項要求的思慮不足,只管提出要求卻少協商理解,難免像是吵著要糖的小孩。



總觀四位議員質詢表現,很遺憾地本日MVP要頒給鄭市長。在兩個多小時的質詢中市長從容不迫地一一回覆問題,從民政、交通、都市規劃到地方建設各面向;從鐵路地下化、觀音藻礁保育、農舍建照申請等重大議題,到各地公園、集會所建設等地方事務都瞭若指掌,各項預算、期程數字信手拈來,甚至道路拓寬的大小都能當場背出,讓議員不得不折服。面對議員各類議題的全方位攻擊常常親自回覆,甚至搶在局長之前回答,整場質詢大概市長說的話比四位議員還多,也是質詢中少見的情況。



每次撰寫監督報告時都是一場內心的拔河,在議員與官員的問答間,拿捏著該從什麼角度紀錄這些攻防。像是堆疊骰子一般小心翼翼地選擇用字遣詞,避免在兩者間有所偏頗。當市政寫得太詳細時,會反省工作的初衷在於""議會而非紀錄議會,該從批評市政的角度對施政團隊打分數,或是評論質詢議員的表現,都會依每一次議會的狀況作調整。這是首次負責市政總質詢的報告,希望能在監督議員表現之餘,盡可能呈現市政重點,讓公民不僅能給議員打分數,也能了解桃園各處發生的公共議題,成為一個成熟的公民,真正成為桃園的主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