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訊息

在地聯盟月會 時間:(二)19:30pm 地點:聯盟工作室

2013/07/16

失智症早期診斷與介入的好處



劉沛晴(桃園縣失智症關懷協會志工) 
阿滋海默及其他失智症是廿一世紀最重要的社會健康以及經濟危機之一,不僅摧毀失智者的生活,同時也影響其家庭及照顧者。為改善失智患者及其照顧者的生活品質,若政府積極的發展研究及照顧策略,此疾病的影響是可以被控制好。

目前全球大部分失智患者並未獲得正式的診斷,在高收入國家中,只有20-50%的失智患者於基層醫療體系被辨識出來,且有紀錄。這樣的治療落差在中低收入的國家更形明顯,有一個研究指出,在印度約有90%的病人未被診斷出來,此數據若也適用於世界其他國家,那表示全球3600萬中失智患者中有2800萬人未被診斷,也因此無法獲得正式的診斷、治療、照顧及支持服務,造成這種漠視情況的因素,是失智症被污名化,使人不願公開,誤認失智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及誤以為束手無策。

改善失智患者與家人生活的主要阻礙是缺乏早期檢測及診斷,若疾病的早期以藥物治療,及心理社會介入,可有效改善失智症者的症狀,也可以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早期給予協助,可以幫助他們在家提供更有效,更有用的照顧,讓失智患者能於早期輕度階段盡量參與規劃他們的生活。失智患者在尚有自主行為能力時,參與決定規劃未來、金錢規劃、安全與保險規劃,及時獲得醫療及相關社會福利,這樣能支持延緩或穩定心智功能的退化,延緩或避免入住機構的時間。 
失智症的診斷不足,同時也造成治療不夠,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要改變這個情況,需要整體醫療系統的調整,在不同的醫療體系中,會因資源不足、專科醫師不夠,而有所差異。早期發現可能是基層醫療很重要的工作,透過訓練,提升基層醫護人員對失智的警覺性是可行的。基層醫師臨床技能獲得更進一步的提升,而參與更多有效之介入,那麼診斷率將更提升,可以減少失智患者罹病。在彌補失智症未被診斷與治療的落差上,及早診斷扮演重要角色,及早診斷可以及早用有效的方法來治療、照顧,更能銜接後續的照護體系,早期診斷失智,對病患照顧者及社會大眾是有利的且應被推廣。
失智症關懷協會讀書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