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訊息

在地聯盟月會 時間:(二)19:30pm 地點:聯盟工作室

2015/12/14

「桃園藝文陣線」-用文化作社運、用藝術作革命

文/黃仲豪


相較於雙北,桃園一直是以工業發展聞名,藝術、文化等功能主要依附於大台北地區,世居於桃園的在地人,常以桃園是藝文沙漠自嘲。但是關心桃園地方藝文的鄉親,最近一年可能會感受到異於過往的一股熱力,在加溫桃園的藝文場域,而其背後出現一個新名字-「桃園藝文陣線」

柏優座.jpg
第一屆回桃看藝術節  表演團體「栢優座」,走入市街和人群互動


談到「桃園藝文陣線」的成立,發起人劉醇遠笑著說:「原本是個美麗的意外,最後變成想要肩負的使命」。當初從台大戲劇系畢業後,一直苦於桃園沒有藝文工作機會,甚至還一度跑去學烘焙,準備去當麵包師傅,但最後還是離不開為文化服務的初心,進入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工作。

四年的公務員工作,讓我心中冒出一個問號:我到底在做誰的文化?劉醇遠

當初滿懷著理想,希望以自己的戲劇專長,譜出桃園的故事,或介紹精采的作品到桃園,但實際上進入公部門,才發現公務員的精力都消耗在體制內的官樣文章和繁文縟節,例如辦活動時長官和民代的送往迎來,或是擺平各議員的選區利益。四年下來有志難伸,於是決定掛冠求去。


正當徬徨何去何從之時,爆發了太陽花學運,劉醇遠在學運的現場,遇到台大戲劇系大兩屆的學長徐宏愷,兩位桃園青年談起如何改善桃園的藝文環境,心中的改革火苗自此熊熊燃起。


在學運現場會思考自己能多做什麼,讓台灣或自己的家鄉變得更好。桃園的發展、桃園的文化,好像沒有讓自己驕傲的地方。如果我要做桃園的文化,我要從哪裡做起?劉醇遠


剛開始面對桃園貧脊的文化土壤,也不知從何著手,就先創立了臉書社團「桃園藝文陣線」,不料加入的人數如等比級數成長,每天晚上討論熱烈,好像在開鄉民大會,才發現桃園人真的悶很久了,大家對於桃園的文化和未來都很焦慮,只是缺乏一個抒發的管道,把大家的想法匯集起來。


這股能量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強,讓桃園藝文陣線成為一個平台,集結了桃園的獨立書店、文化工作空間、藝術家等,不但辦了一系列的文化講座,把桃園年輕的文化藝術人才推廣出去。還催生了《桃園文化升格願景》以及第一屆的「回桃看藝術節」。

桃園文化升格願景.jpg
《桃園文化升格願景》發表會


《桃園文化升格願景》是這群藝文人對於桃園藝文環境的宣言,正逢2014年桃園升格為直轄市的第一屆市長與市議員選舉,這份宣言也成為對政治人物的期待,以及簽署者當選之後對桃園藝文環境的允諾。但是談到這份宣言的實際成效,劉醇遠有點沮喪地說:「或許是藝文議題對市長或市議員來講太難了,議員對文化局的質詢,很多都沒什麼內容,只有少數幾位議員,比如范綱祥議員,比較會做功課,林政賢議員也比較有在關注了解。」最近幾件饒具文化意義和歷史價值的建築物被拆掉,也讓他們很有無力感,「難道鄭文燦市長是白簽的嗎?」。


這幾年和政府打交道的經驗,讓陣線成員心急如焚,因為文化需要積累,但是傳統卻正在消逝。陣線成員杜彥穎提到:「中壢的高平堂,是一座很漂亮的宗祠,但是五、六百人的宗族,也不敵土地開發的推土機。」如果政府沒有積極的去保存文化資產,任由這些養分流失,整個藝文土壤只會日漸貧脊,當記憶都從生活周遭消逝,桃園就會變成一個冷冰冰的地方。


但是另一個集體催生的成果「回桃看藝術節」,就讓所有參與的藝文人和志工與有榮焉,津津樂道。


「回桃看藝術節是在沒有退路,也不知道未來的狀況下辦成的。徐宏愷


桃園區新民街一帶,見證了桃園街的興盛與後來市中心的轉移,舊城區原本熙來人往的繁華落盡,被附近文昌公園的遊民,與紅燈區的鶯鶯燕燕取而代之。但是第一屆「回桃看藝術節」特地選在這條略顯暮氣的老街,就是要賦予它新的活力,讓這條街氣象一新。


剛開始為了讓居民接受這群不知道哪裡冒出來的藝術家,每位創作者都不厭其煩、沿門挨戶的拜訪,希望居民可以提供空間給他們展出作品。於是隔壁茶館的阿姨,把自己的茶館出借,讓他們把牆面換上新色,成為老照片的展覽空間。對面花店和雜貨店的阿姨,也讓他們把一條小巷子整個化為裝置藝術,成為「綠蔭織巷」。


綠茵織巷.jpg
第一屆回桃看藝術節  裝置藝術-「綠蔭織巷」/陳祖筠、陳穎潔


為了拉近民眾與藝術的距離,各團隊也別出心裁、各展所長,例如現代舞團把街區當作舞台、京劇團在街上用唱念作表和民眾互動;文昌廟門口的電子花車上演的不是傳統戲碼,而是唱阿卡貝拉給你聽;音樂會不去富麗堂皇的音樂廳,而是在僅僅只有四面磚牆創造音場效果的後院舉辦。這一切的嘗試,只是為了告訴民眾,不是只有在展演中心看的才是好的表演,因著形式的不同,藝術可以無所不在。


因為之前不知道有這樣的東西,我都跑去台北看,現在我總算知道桃園也有好玩的地方了回桃看藝術節的觀眾回饋


藝術家在參與議題性強的展演活動過程中,自己的創作生命也有了改變。歐陽文惠為回桃看創作了名為「那些我在乎的」的攝影作品,並於回桃看的展出期間,邀請民眾穿著上一輩傳承下來的傳統服飾,傳達自己或空間的故事,展現藝術的訴求性。歐陽文慧:「我發現藝術真的有訴求性,那種力量不像是直接衝撞立法院那麼直接,但是後勁很強。」


對我來說,桃園藝文陣線比較像是社運團體,用文化作社運、用藝術作革命歐陽文慧


那些我在乎的.jpg
第一屆回桃看藝術節  攝影作品-「那些我在乎的」/歐陽文慧


談到「桃園藝文陣線」的下一步,除了在中壢人暱稱為大時鐘的第一市場辦理第二屆回桃看藝術節以外,未來也將持續推動保留在地記憶、捲動民眾參與的草根運動。陣線成員一直很想整理一些老屋或閒置空間,把它們串聯成為文化小旅行;也想將藝術和群眾的日常生活作結合。畢竟藝術本身就是最好的催化劑,可以縮短距離、創造參與,透過辦理居民的美術展、以及和民眾一起動手做,這些年輕人將會捲動更多的民眾和資源,一起捲起袖子,成為推升藝文環境的一份子。


有人問我為什麼回桃園,桃園什麼都沒有啊?就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不用設限自己,一切從零開始。現在既然大家都出來做了,我相信事情一定會漸漸變好的徐宏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